绿色倡议防“漂绿”指南 第二部分 哪些行业是“漂绿”重灾区?

日期发表 由Green Initiatives发表

你有没有因为包装印着“绿色有机”或“100%纯天然”标记,而选购某一款薯片或者洗护用品?目前,市面上“漂绿”的产品无处不在,可能你的家里就有。

上一篇文章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漂绿”的定义。“漂绿”是指误导消费者以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对保护环境有益的行为。

“漂绿”产品在各行各业随处可见,无论是航空还是家居用品。因此,无论我们消费的产品使用什么标签或颜色,我们都应该清楚意识到他们对于环境的影响。如果意识到了,我们还会买吗?

以下我们列出了“漂绿”行为最为普遍的一些行业,以及它们是如何伪装自己的:

食品饮料行业

食品和饮料行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食品饮料产品往往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环保。一种最明显的不环保的现象就是产品的过度包装。除了对环境的影响,美国农业部对有机食品的三个分类等级也很容易被误解:

  • 100%有机意味着每一种成分都是有机的
  • 当高于95%的成分是有机的,可以认为产品是有机的
  • “用有机成分制造”这个说法适用于至少70%的成分是有机的

在后两种情况中,剩下的5%或30%成分很可能包含有化学成分的食品,对环境和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食品行业也会提供虚假信息。例如,在2010年,鸡业巨头泰森食品被指控谎称他们的鸡“不含抗生素饲养”,原因是泰森的鸡在孵化之前鸡蛋被注入了抗生素,并且是被用含有抗生素的鸟饲料喂养长大。

美国农业部对有机食品的分类等级

化妆品行业

化妆品行业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所有化妆品在上市之前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但因为监管分类制度缺乏,所以依然存在调整。经典例子如下:

  • “天然的”这个用法有相应的准则,但是缺乏相关法律规定。“有机”的用法仅在农产品领域有所规定。使用一种经认证的有机(农业)成分,公司就可以给产品贴上“有机”的标签,而不管其中是否含有使用农药的或对环境有害的成分。
  • 这个行业充斥着诸如“无化学成分”、“经皮肤病学检测”、“草本的”、“植物的”或“全效的”之类的标签。这些标签传递了附加价值,但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有利于环境或健康。
  • 甚至“未经动物实验”也缺乏法律规定,且不能保证每一种原材料都未在动物身上试验过。

例如,妮维雅旗下的“Pure and Natural”面霜号称95%的天然成分,然后被检测出含有致癌防腐剂而备受关注。同样,美国化妆品公司Organix的一系列产品被发现不含有机成分、没有经过认证,并且含有已知的有害成分。

电子及家用电器行业

消费者对电器及电子小玩意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能效方面。人们在购买新电脑、电视、冰箱和烤箱时更倾向于看能效星级。然而,与这些电器的制造(资源提取和消耗)和他们的寿命管理(电子垃圾和垃圾填埋的毒性)有关的问题相比,这些评级往往要么没有根据,要么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电脑广告经常鼓励消费者使用新的“节能模式”,耗电量更少。研究表明,一台计算机生命周期中80%的能耗是在生产过程中,所以如果你坚持使用原来的旧电脑,你的碳足迹将会更少。事实上,联合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制造一台电脑和一台显示器至少需要240公斤(530磅)的化石燃料、22公斤(48磅)的化学品和1.5公吨水。

玩具及婴儿用品行业

在玩具行业中,塑料被普遍作为首选材料 (便宜、可塑性强、且可大批量生产)。这不仅导致大量的废品问题,而且由于使用诸如BPA和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毒增塑剂,以及在制造过程中暴露于重金属,而导致健康问题。

虽然玩具制造商在寻找更为可持续的替代品,如生物基塑料、生物复合塑料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然而根据TerraChoice在2009年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玩具和婴儿用品的环保声明高于平均水平,该行业“漂绿”的风险也更高。

如果没有证据支持,玩具上诸如“天然的”,“无毒素”和“可生物降解”等标签模糊不清,具有误导性。

举个具体的例子,由天然乳胶制成生物可降解的气球,属于之前提到的“漂绿”七宗罪之一:隐藏的权衡。“可生物降解的”使人联想到一种产品在自然界中安全分解并恢复到最初的原料的场景。事实上,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好几个月,在此期间,气球仍然会伤害生物体。目前在鸟类、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胃中发现了气球,可能导致疾病或死亡。可生物降解的气球也许比不可降解的气球好一些,但实际上它们仍然威胁着我们的自然环境。

正在吃气球的海鸥

服装业

许多服装业打上“绿色”和“商业道德”的标签,以此作为营销手段来针对“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如H&M的Conscious系列由有机棉和再生聚酯制成;Puma的可生物降解的InCycle系列;Adidas的专为环保设计的装备;优衣库的全产品回收计划,Zara的生态店铺,以及Gap的P.A.C.E.计划,使服装业的工厂女工受益。

品牌总是会一边销售由竹子制成的人造纤维的服装,一边谎称自己销售的是环保的竹子制作的服装,闭口不谈其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会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而且会释放有害的空气污染物。H&M公司吹嘘自己被非营利性纺织品交易所认证为有机棉的最大用户,但实际上它使用的面料中仅13%是有机棉。H&M公司还有一个服装回收项目,该项目已被认定为绿色营销策略,因为只有0.2%旗下纺织品被回收。

Forever 21为了做好环境公关,安装了洛杉矶最大的单层屋顶太阳能电池板,但其生产廉价服装的业务仍在不断扩大,生产更多打折的廉价服装,这促进了人们把服装当成一次性用品的心理,更是加重了垃圾填埋的负担。

汽车与运输业

最近震惊世界的“漂绿”事件之一是大众汽车排放丑闻。这家汽车制造商被迫承认,全世界有1100万辆汽车配备了使它们在柴油排放测试期间能够提高性能的软件。为了打造一个环保品牌,大众骗过了测试,且旗下车辆实际上排放的污染物比法律上允许的更多。最终大众仅在美国就偿付了220多亿美元罚款。

大众汽车因为排放丑闻而名誉扫地

大型企业的漂绿现象

漂绿现象不仅在家用清洁用品、办公文具、园林产品、建材等消费品中十分常见,大型企业和机构更是常常标榜自己绿色环保的形象,尽管这与他们实际行为有出入。

有一些例子包括:

  • 例如一些酒店以环保为幌子向客人提供重复使用毛巾的选择,以便减少洗衣房负荷,而在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具体的回收计划或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 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京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呈现更为可持续的形象,包括使用电动运输工具和开展服装回收项目,但随后却又面向消费者提供了“顶级”蓝鳍金枪鱼,这种金枪鱼已经是过度捕捞的濒危物种。
  • 污染能源的制造商花费数百万美元在投播绿色广告上,与此同时却继续着他们极具破坏性的提取过程,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影响气候变化的政策,来使其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尽管“漂绿”现象在各行各业中盛行,但是仍有无数辛勤坦诚的公司正在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不损害地球为目的,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对这些公司的支持尤为重要!我们由衷祝福这些提供真正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公司可以不断成长!在我们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并介绍如何打击“漂绿”。

 


特别感谢参与文章撰写与翻译的志愿者们: Tania ChenGus RickAndrew FreidenthalMargrethe WandallParul RewalEllie Davenport Maria Souza 和 Shirly Sun。